最新資訊
千萬不要這樣教育孩子
總有家長抱怨,,自己費盡心思,、歇斯底里、耗盡精力的管教孩子,,但是改變并大,。他還是調皮搗蛋,還是不聽話,、愛撒謊,,或者仍然自卑懦弱、膽小怕事,。今天就梳理一下那些沒有什么卵用的教育方式,。
(一) 表揚過多
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,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,,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折,、內疚感。如父母總夸孩子“太聰明了”,,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,,孩子就會產生深深的自責與沮喪,,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。
因此,,父母最好就某件具體的事情表揚孩子,,如“你今天的作業(yè)寫得很好!”
(二) 提問過多
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,,許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學就問個不停,,“今天老師有沒有提問你?”“數學考得怎么樣,?”“都和誰一起玩兒了,?”……太多的問題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與抵觸,落個“討厭鬼”的名聲,。
有效的做法是進入孩子的世界,,更多地和他們一起游戲、聊天,,在不經意中,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許多秘密。
(三) 命令過多
“寫作業(yè)去,!”“把電視關了!”……過于頻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“充耳不聞”,,當孩子經常對這樣的命令無動于衷時,,父母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譽了。
(四) 否認感覺
這是許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,。當孩子說“媽媽,,我怕,打針很疼”時,,父母經常會安慰說:“寶貝,,沒關系,不疼的,。”這樣只會使孩子感到委屈 與恐懼,。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:“寶貝,媽媽知道,,打針是疼,,可是打完針后病才能好。”意識到自己得到理解后,,孩子的感覺會好些,。
(五) 呵斥和嘲笑
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,某些家長會大聲呵斥,,“笨蛋,!木腦瓜,!”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。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,。
(六) 不以身作則
當孩子在外邊和人打架時,,父母又打又罵的態(tài)度會使孩子在內心產生強烈的不滿,“不讓我打架,,你們怎么還打人,?”在孩子的心目中,父母已威信掃地,。教育應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,。
(七)兩個孩子,這些話最好不要
“你是姐姐,,要讓著妹妹,。”
說話分析:很多父母以為這樣說,就可以解決孩子之間的紛爭,。那些已經為人父母的,,回想自己的童年,好象從小就是接受這樣的教育,,以為做哥哥姐姐的就應該讓著弟弟妹妹,,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滿,也只能逆來順受,。
其實解決孩子紛爭的關鍵不在于他們年紀的大小,,“公平”才是最重要的原則。父母應該換一個角度,,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愛護弟弟妹妹的責任,,而不是一味沒有原則地讓步。
深遠影響:若父母長期以這種口吻教育孩子,,只會讓大的一方對弟妹懷恨在心,,漸漸成為手足間的芥蒂;而弟妹則會仗著自己年紀小,,認為別人讓他們是理所當然的,,日后會不斷犯錯。
“這是姐姐的玩具,,妹妹玩自己的,。”
說話分析:有時父母為避免孩子們爭奪玩具,實行同一款玩具買兩件,,孩子就不會因為別人有自己沒有而產生嫉妒心理,。如果孩子間因為爭奪玩具而發(fā)生 紛爭,父母便對她們說:“這是姐姐的玩具,妹妹玩自己的,。”其實這種教導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,,父母應該讓孩子借著互相分享玩具的時機,懂得體諒別人的需 要,,“獨樂樂不如眾樂樂”,,從而可以獲得與別人分享的喜悅。
深遠影響:如果父母經常讓孩子意識到某些東西是自己的,,某些是別人的,,很容易讓孩子建立起“楚河漢界”的觀念,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,,令孩子之間的關系疏遠,。
“哪個乖就愛哪個。”
說話分析:家長不要以為對孩子這樣說,,就能把孩子馴服得服服帖帖,。“誰乖就愛睡”反而會向孩子灌輸“愛是有條件”的錯誤觀念。父母讓孩子覺得,,
只要表現(xiàn)好些,、行為乖些,父母才會愛你一些,。長輩這樣的心態(tài),,會在不知不覺間加劇孩子們的競爭,為了爭取長輩的愛,,遮掩自己的真性情,,以各種方法來取悅長 輩。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會認為長輩的愛不可靠,,愈加自卑。
深遠影響:長此以往,,孩子會為了討好長輩和爭取他們的愛而努力,,令孩子怯于表現(xiàn)真我。即使孩子生活在應以真誠示人的家庭中,,都仿如帶著面具,,活在無形的壓力之下。
“弟弟一個人呢,,快去陪他玩玩,。”
說話分析:這種命令式的吩咐,只會令孩子反感,。試想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,,可父母的一句話,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,,孩子當然會 感到掃興,。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,,也未必出自真心。相反,,年長的孩子會覺得父母只顧及其他孩子的感受,,卻不理會自己,這樣無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間的隔 膜,。
深遠影響:如果父母經常忽視孩子的感受,,只會令孩子和父母間的關系變差。父母若經常要孩子去做他們不愿意做的事,,會令孩子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,。